李媛,熊婉辰,任保平
农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下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要求。基于新结构经济学,从“基本支撑―创新驱动―外部环境”三个维度系统阐释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。在此基础上,利用熵权-TOPSIS法对农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,并进一步使用Dagum基尼系数、二次指派程序(QAP)、马尔科夫链等方法,系统探究中国农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差异、动态演进及形成机理。研究发现,中国农业数字化水平在样本期内逐年提升,但区域异质性明显,整体呈现“东部>全国>中部>西部”的空间分布格局;空间分解表明,区域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;从形成机理看,人力资本、农业传统基础设施、政府干预和技术创新均能影响中国农业数字化水平的空间不平衡,且影响力依次增强;从时空演变看,中国农业数字化水平的类型演进具有稳定性,但存在一定的空间地理依存性,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。
农业数字化转型;农业产业数字化;农业数字产业化;区域差异